蔡志仁組長揭示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早期偵測手機成癮高風險群的潛力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於113年2月20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演講,吸引了眾多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和師生參加。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具有適應控制、電腦視覺與機器人學研究背景的蔡志仁組長,就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手機成癮高風險群早期偵測的應用提供深入演講。 
  
在亞洲大學心理系廖瑞銘特聘教授兼系主任的主持下,本次演講特別聚焦於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如何整合不同類型的數據(如圖像、影片和統計數據)來進行心理學研究,從而推進跨領域研究的發展。 
  
蔡志仁組長首先介紹了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分析手寫文字圖片上的應用,強調了手寫風格與個人當下心理狀態之間的關係。通過筆劃強度、字體大小、書寫速度及字跡清晰度等因素的分析,這一技術能夠揭示個人的情緒狀態、性格特質與壓力水平等心理狀態。 
  
接著,蔡組長轉向另一項創新的應用——利用走路動作的影片分析來探究個體的心理狀態。他詳細說明了走路速度、步伐節奏、姿態以及手勢等方面如何反映出個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並指出這一研究對於臨床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領域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最後,蔡志仁組長分享了將手機成癮高風險群的兩小時心率數據統計直方圖與其他多模態數據一同輸入到大語言模型中,以訓練該模型得出是否為手機成癮高風險群的共識結果的方法。他強調,透過結合心率數據的統計直方圖與其他生理與行為數據,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能夠提供一種新穎的方式來早期識別出可能面臨手機成癮風險的個體。

蔡志仁組長的演講不僅展示了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也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創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他指出,傳統心理學研究依賴於問卷調查和面對面的訪談,而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應用開闢了一條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心理狀態分析的新途徑,這對於早期偵測和介入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此次演講結束後,與會的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師生對於蔡志仁組長所分享的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應用表示高度興趣,並就如何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心理學領域的不同研究中展開了熱烈討論。廖瑞銘教授表示,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將繼續推動跨領域合作,探索更多科技與心理學結合的可能性,以促進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創新發展。

蔡志仁組長的演講為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和學生提供了一個關於利用先進科技進行研究的新視角,也為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開辟了新的道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類似的創新研究方法被開發和應用,為心理健康領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001





















 




圖1、亞洲大學心理系學術研討講座

002
圖2、現場合影

250701_0
圖3、會議現場